- 信息來源:市統計局
- 發布日期:2025-04-24 16:48
- 瀏覽次數:
今年以來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科學統籌與堅強領導下,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各項決策部署,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,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持續發力。一季度,全市經濟穩健開局,生產供給加快增長,消費市場持續改善,重點產業支撐有力,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、回升向好的態勢。同時也要看到,宏觀環境更趨復雜嚴峻,投資增長勢頭放緩,部分領域發展仍然承壓,還需更多關注實體經濟發展,塑強經濟增長動力,持續增強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。
一、經濟運行總體情況
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,一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52.91億元,按不變價格計算,同比增長5.9%,比去年四季度提升0.8個百分點,經濟運行延續“回升向好”態勢。其中,第一產業增加值42.54億元,同比增長5.8%;第二產業增加值845.62億元,同比增長4.5%;第三產業增加值964.75億元,同比增長7.3%。
(一)生產供給加快增長,重點產業支撐有力
農業供給形勢穩定。一季度,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47.01億元,同比增長6.2%。蔬果面積產量雙增。一季度蔬菜產量90.34萬噸,增長3.9%,播種面積36.33萬畝,增長2.0%;瓜果產量1.33萬噸,增長0.2%,播種面積0.72萬畝,增長6.5%。畜禽產能保持充足。一季度生豬出欄51.67萬頭,增長10.4%;季末存欄81.72萬頭,下降0.9%;家禽出欄805.39萬只,增長31.7%;季末存欄2530.94萬只,增長4.6%。
工業生產增長加快。一季度,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.7 %,比上年全年加快4.3個百分點,較1-2月提升0.3個百分點。從工業用電量來看,一季度全市工業用電量為64.78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5.9%,比上年全年加快3.1個百分點,高于全省2.8個百分點,列全省第5位。從產值來看,一季度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.1%,比上年全年加快5個百分點,較1-2月提升0.7個百分點。其中,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集群產值增長16.1%。
服務業發展勢頭較好。一季度,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.3%,比上年全年加快2個百分點,高于全市GDP增速1.4個百分點,列全省第3位。1-2月,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.6%,比上年全年加快8.4個百分點,列全省第3位。 ?
(二)有效需求仍顯不足,重要領域增長承壓
投資領域增長趨緩。一季度,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.1%,比上年全年回落6.7個百分點,比1-2月下降9個百分點,低于全省2.1個百分點,列全省第5位。其中,工業投資增長4.4%,服務業投資下降4.5%,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6.8%。分重點投資看,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.0%,民間投資、高技術產業投資和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分別下降0.3%、15.2%和2.7%。分行業投資看,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25%,汽車制造業增長1.7%,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2.7%。
消費市場持續恢復。一季度,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8.77億元,同比增長7.0%,比上年全年加快2.1個百分點,高于全省2.4個百分點,列全省第5位。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56.83億元,增長12.2%,比上年全年加快0.3個百分點。分商品類型看,基本生活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5.7%,比上年全年加快8個百分點;文化娛樂健康類商品零售額增長23.0%,比上年全年加快7.8個百分點。
外貿進出口依然承壓。一季度,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387.6億元,同比下降11.3%,降幅較1—2月收窄2.8個百分點。其中6個板塊進出口總額增速“2正4負”,外貿增長動能承壓較為明顯。其中,出口828.74億元,下降12.7%,降幅較1—2月收窄2.6個百分點;進口107.9億元,下降7.5%。
(三)財政金融穩健運行,要素保障持續強化
財政收入小幅增長。一季度,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0.48億元,同比增長1.8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.3個百分點,列全省第5位。其中,稅收收入完成96.14億元,增長4.6%。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3.7%。
存貸款規模持續擴大。3月末,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2955.94億元,增長4.3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.6個百分點;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2633.42億元,增長13.3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.2個百分點,列全省第3位。
(四)居民收入穩步增長,價格運行總體穩定
居民收入更為均衡。一季度,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81元,同比增長5.4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.1個百分點,列全省第7位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31元,增長4.9%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8元,增長6.0%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1.1個百分點,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1.56:1,差距較上年全年縮小0.28。
價格指數同比持平。3月份,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(CPI)為100.0,同比持平。其中,食品價格上漲0.1%,非食品價格持平;消費品價格下降0.8%,服務價格上漲1.0%。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同比“5升3降”,其他用品及服務、醫療保健、教育文化娛樂、生活用品及服務、居住價格分別上漲8.9%、1.7%、1.0%、0.4%和0.3%,交通通信、衣著、食品煙酒價格分別下降2.9%、2.2%和0.1%。3月份,泰州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99.3,同比下降0.7%,降幅比上月收窄0.2個百分點;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為98.3,同比下降1.7%,降幅比上月擴大0.5個百分點。
二、當前需要關注的方面
一是精準把脈我市經濟發展的形與勢。從“形”來看,潛力較大。今年一季度我市GDP增長5.9%,與全省增速持平,列全省第9位,與排名全省第3位的揚州市相比,GDP增速僅相差0.3個百分點。雖然我市當前排名相對靠后,但憑借有效施策與精準發力,縮小與先進城市差距仍具較大潛力。從“勢”來看,持續向好。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四季度環比增長0.8%,增速自去年三季度的5.0%逐步回升,呈現穩健上揚的勢頭。從“數”來看,核心穩定。一季度重點監測的16項主要經濟指標中,有8項指標增速躋身全省前5位,占比達50%;參與GDP核算的36項基礎指標增速排全省前6位的達19個,給全年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二是深刻認識工業經濟的戰略支柱作用。自建市以來,我市始終秉持“制造立市、制造強市”的發展理念,工業經濟始終是我市經濟發展的“壓艙石”。回顧去年經濟發展態勢,工業經濟存在增長動能不足問題。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僅增長0.1%,“1+4”主導產業產值下降1.5%,對全年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明顯弱化。今年一季度,工業經濟呈現向好態勢。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5.1%,其中“8+13+X”產業鏈群合計產值增長5.2%,占全市規上工業比重達89.8%,對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91.8%,成為拉動一季度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。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,做強實體經濟、堅持制造強市仍是破局關鍵。需密切關注工業實時開票數據,緊盯經濟運行的“晴雨表”,持續鞏固工業經濟基礎。
三是持續緊盯經濟運行中的關鍵不確定性因素。當前,三大領域的結構性壓力對經濟穩增長形成顯著制約。第一,房地產市場延續深度調整態勢。盡管一季度我市房地產開發投資、商品房銷售面積等核心指標降幅比1-2月有所收窄,但對比去年全年,降幅分別擴大了21.4個和0.9個百分點,房地產業的企穩回升尚待強化。第二,貨物進出口形勢面臨嚴峻挑戰。一季度,我市進出口總額、出口總額等指標增速由上年的全省領先位次滑落至全省后位,外貿增長動能顯著減弱,外貿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進一步凸顯。第三,投資后續增長動力不足。受宏觀政策調整、市場預期波動等因素影響,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、工業投資、服務業投資等主要指標增速下滑。在土地、資金等要素約束趨緊的新形勢下,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很難延續高速增長態勢。
三、對策建議
下階段,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,堅持以系統思維找準著力點,統籌把握好供給與需求,加快培養新質生產力,做優增量與盤活存量協同發力,持續推動全市經濟向新向好。
一是持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。聚焦“四重”(重點領域、重點項目、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)精準發力,緊盯重大項目建設進度、主導產業運行質效,密切關注全市經濟新增量與新動能的貢獻情況。加快落實各項宏觀政策,注重存量與增量政策的統籌銜接,打好政策“組合拳”。進一步提振社會發展信心,強化經濟預期,深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經濟活力,有效引導要素資源集聚,筑牢全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根基。
二是聚焦強鏈延鏈補鏈建設制造強市。強化工業經濟主體作用,策應省“1650”產業體系,加快構建“8+13+X”產業鏈群體系,加速鍛造產業鏈的新業態、新模式,加快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,重點發展生物醫藥和健康食品、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、新能源汽車及高端零部件、化工新材料、先進金屬材料及制品、節能和新能源等千億級產業集群,提升產業競爭力,培育新質生產力,通過優化產業結構、塑造發展新動能。
三是緊盯有效需求提升統籌推進產業融合。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,高位嫁接產業協同,推進重大項目招引建設,進一步強化重大項目科技含量、產出效益和帶動效應,提高項目招引精準度和實效性。聚焦內外需求協同激發,培育新型消費形態,切實增強消費活力,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。強化現代服務業支撐,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耦合共生,切實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。